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4日讯(记者刘嘉 通讯员郭淞冰)打开手机对准不认识的“菌子”拍照上传,“MushroomCCS”就能告诉你它的中英文名字、所属的菌包种类、是否有毒等关键信息。近日,由武汉康礼高级中学高一学生盛玺元、高二学生吕家圩自主研发的蘑菇识别手机应用软件“MushroomCCS”完成国内ICP备案,登陆苹果应用商城。
4月14日,记者将一张淡黄色蘑菇的照片上传到“MushroomCCS”。页面立刻显示出中英文信息——这是一种伞菌科、鹅膏属的蘑菇,多生长在森林、草地。详细信息中写道:“虽然外形与一些无毒蘑菇相似,但它具有明显的毒性,误食后可引起胃肠不适、呕吐、腹泻,严重时可损害肝肾,甚至危及生命。该蘑菇不适合食用,采蘑菇时需谨慎辨识。”随后,记者再将一张牛肝菌图片上传,应用软件也识别成功,并标明“无毒,可食用”。
吕家圩(左),盛玺元(右)。
两个高中生怎么做出这款实用的手机应用软件?盛玺元说,去年,他看到有人误食野生蘑菇后中毒的新闻,想到如果做出一款识别蘑菇的应用软件,人们摘蘑菇、吃蘑菇前“扫一扫”会更安全。他与同学吕家圩一拍即合,利用学校社团课和课余时间整合所学知识,从零开始构建应用软件架构。
在路建指导下,盛玺元、吕家圩运用Swift编程技术搭建应用软件框架,结合AI图像识别算法训练模型,通过蘑菇样本数据的反复调优,实现“拍照识菇—毒性预警—知识科普”的功能。
要让蘑菇识别结果更精准,完善且权威的数据库是关键。吕家圩利用课余时间找生物老师寻求帮助,师生一同在国内外科普网站中获取权威信息。目前,应用软件数据库中共有3122张图、215种蘑菇信息,每种蘑菇至少有4张图片。通过AI建立模型后,用户只用上传蘑菇的照片,甚至蘑菇的局部照片,应用软件就能识别出蘑菇种类,链接相关信息。
为测试应用软件准确度,盛玺元、吕家圩搜集了500余张各种蘑菇的图片。“这些图片有的来自网络,有的是我们或者亲朋好友拍摄的。”盛玺元说,“我们把这500多张图片上传到应用后,目前都能准确识别出蘑菇种类。”
“在研发初期,我们一度找不准功能方向。”盛玺元说,学校编程教师路建得知后,推荐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到杭州参与Swift编程夏令营,与全国青少年开发者深度交流,在真实的开发场景中积累经验。在近一年的开发中,从补充数据库信息到优化页面细节,两位高中生在摸索中积累经验,应用软件也经过六次优化、改版,终于通过苹果系统应用商城验证。
路建介绍,目前,两名学子正在研究开发与安卓、鸿蒙系统适配的应用,努力用科技力量守护更多人的安全。
【编辑:陈明】